雖然各大家居建材賣場已展開類似促銷、降租、電商等多重渠道突圍,但仍然掩蓋不了行業(yè)的慘淡現(xiàn)狀。 賣場過剩 值得玩味的是,淡季之下,家居建材賣場擴張的步伐絲毫未減。 近幾年,家居建材賣場擴張步伐的速度前所未有。全國家居賣場總面積已超過4000萬平方米。統(tǒng)計顯示,單在上海,就有約120家家居賣場門店。按1萬平方米年銷售1億元計算,目前國內市場年銷售2000億元,也就是說,只有2000萬平方米的賣場就足夠了,這意味著有將近50%的賣場過剩。 一位本土建材賣場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:“虧錢也得擴張,因為只有開店才能提高一點租金。” 擴張背后 市場需求減弱,門店效益猛降,為何這些連鎖賣場還要硬著頭皮擴張? “靠租金賺錢是目前賣場綁架商家的捷徑。”滬上一位知名建材企業(yè)高管一語道破其中的“潛規(guī)則”。 有業(yè)內人士透露,在上海,有賣場的租金每平方米已近300元。在北京,有些賣場100平方米的店年租金將近60萬元。 目前,賣場的租金已成為建材經(jīng)銷商的不可承受之重,有報道稱,這些家居賣場中約60%的經(jīng)銷商都處于虧損狀態(tài)。而上述建材企業(yè)的高管對記者稱,“60%可能還是保守說法,實際虧損的經(jīng)銷商應該遠不止這個比例。” “其實單個賣場的租金漲幅對我們這種大企業(yè)來說是可以承受的,但是這幾年來,家居賣場的數(shù)量暴漲,我們的租金總額也就一下子漲上去了。”該人士說。 上述高管對記者透露,賣場與地板企業(yè)簽訂合作協(xié)議時,往往要求企業(yè)品牌入駐賣場在全國各地的連鎖店,如果商家不愿意進入新開的某一賣場,那么,以后也將失去進入這個連鎖賣場的其他機會。比如,這個賣場若是再開店,這個品牌就無法進入,即便進入了,品牌也不能優(yōu)先選擇擺放權。作者:夷施 尤其對于大品牌來說,必須硬著頭皮進賣場,而且越高級的賣場越得進,但是高級并不意味著就能賺錢,反而可能更難賺到錢。這也是大品牌的無奈,渠道是越多越好。電商這種低成本模式要拓展,建材賣場這種高成本模式也不能丟。 |